1、商業養老金業務落地,豐富商業養老金融產品供給。12月1日,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養老保險公司商業養老金業務試點的通知》,決定自2023年1月1日起開展養老保險公司商業養老金業務試點,試點期限暫定一年。商業養老金業務是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的組成部分、是個人養老金制度的重要補充。商業養老金業務旨在滿足客戶生命周期內多樣化養老需求,更廣泛地覆蓋和觸達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新產業、新業態從業人員和靈活就業人員,具有普惠性、創新性特征。在產品設計上,以積累養老金為主要功能,可提供一定的身故、意外傷害等附加風險保障;提供定額分期、定期分期、長期(終身)年金化領取等多種領取安排。商業養老金業務將未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成年人群納入保障,進一步豐富商業養老金融產品供給、擴大第三支柱覆蓋面,與個人養老金形成差異化競爭、是個人養老金制度的重要補充。
2、證券業三季度經營數據出爐,業績短期承壓態勢延續。12月2日,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證券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經營數據,前三季度證券行業營業收入同比下滑16.95%至3042.42億元,凈利潤同比下滑18.90%至1167.63億元,同比降幅環比上半年進一步擴大;年化ROE水平同比下滑2.16pct至5.84%。證券行業經紀/投行/資管/利息/自營業務收入分別同比變動-12.36%/+6.92%/-8.05%/-2.01%/-47.32%,收入占比分別為29%/18%/7%/16%/18%,分別同比變動+2/+4/+1/+2/-11pct。截至Q3末,全行業凈資產2.76萬億元,同比正增10.84%,環比正增2.99%,但由于二級市場震蕩下行、證券公司調降杠桿,行業整體杠桿倍數同比下滑0.20倍至3.94倍,行業總資產環比下降2.86%至10.88萬億元,但同比仍保持5.53%的正增長。
3、地產股權融資政策優化,股份行、城商行續力穩地產。11月28日,證監會發布房地產企業股權融資方面的5項調整優化措施,積極發揮資本市場功能,支持實施改善優質房企資產負債表計劃,加大權益補充力度。此外,繼六大行后,近日部分股份行、城商行也與多家房企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在房地產開發、并購貸款、債券融資、保障性租賃住房、個人按揭等多個方面提供支持。目前股份行中,興業銀行、中信銀行簽約地產公司家數較多,均與10家地產公司達成合作。11月以來穩地產政策密集落地,信貸、債權、股權“三支箭”政策組合穩健推進,有利于促進房地產市場盤活存量、防范風險,穩定市場對宏觀經濟的預期,同時也有助于修復商業銀行與保險公司的資產端質量、提振投資者信心。
投資建議
1、銀行:地產與防疫政策持續調整優化緩解市場擔憂情緒,催化板塊行情。目前板塊靜態PB僅0.53x,處于歷史低位,悲觀預期充分,積極看好銀行板塊估值修復機會。
2、非銀:1)證券:目前市場短期仍缺乏明確方向,但資本市場長期向好趨勢不變,長期仍看好證券行業的成長性。目前券商板塊估值水平仍位于歷史低位,具備配置價值;2)保險:穩地產政策加碼、資產端地產投資風險緩釋;負債端預計壽險22年全年NBV仍將下滑、但23年“開門紅”業績有望改善;行業估值處于底部、機構持倉位于低位,具備安全邊際和配置價值,建議關注Q4估值切換及“開門紅”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