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欣旺達與宜春市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預計總投資165億元,分期在宜春市建設鋰鹽、鋰電池材料、鋰電池回收利用等項目。
今年前10個月,欣旺達排名國內動力電池企業裝車量第五,并大舉在國內多地投建生產基地。自去年底至今,公司投資金額累計近千億元,而截至12月7日,公司收盤市值459.5億元。
“亞洲鋰都”迎來欣旺達
欣旺達與宜春市政府此次簽約,是為了進一步推動宜春鋰電新能源產業發展,加速打造“五基地一中心”,擬在宜春新建鋰電產業鏈相關項目。
按照協議約定,宜春市礦業有限責任公司與欣旺達或其控股公司成立合資公司,在不改變礦權權屬的情況下,共同開發宜春市礦業有限責任公司控股或參股的礦山。
宜春市政府承諾在上述協議簽訂后,積極協調欣旺達及其控股公司,獲取碳酸鋰采選冶一體化項目的生產指標,以及落地項目的能評、安評、環評等開工建設投產所需相關生產許可批復事宜。
為了有利于保障資源供應,宜春市的市屬國有企業與欣旺達成立一家合資公司,參與欣旺達或其控股公司在上述協議下投資的鋰鹽、正極項目,市屬國有企業和欣旺達或其控股公司分別占股35%和65%。
欣旺達表示,上述協議簽署旨在共建從碳酸鋰生產、鋰電池關鍵材料到鋰電池回收利用的產業鏈體系,助力公司鞏固自身在動力電池行業的地位,有利于加快推進新能源鋰電材料上下游一體化戰略,完善在鋰電產業鏈布局。
機遇還是挑戰?
欣旺達165億元投資宜春,是希望借助宜春的礦產資源及優惠政策,以及新能源鋰電產業發展機遇,保障公司上游鋰資源供應,對降低公司上游原材料成本有積極影響。
此前,宜春已經獲得寧德時代、國軒高科等動力電池巨頭投資,今年以來相繼迎來比亞迪、贛鋒鋰業、欣旺達的大額投資。
比亞迪擬在宜春投資285億元,建設年產30GWh動力電池和年產10萬噸電池級碳酸鋰及陶瓷土(含鋰)礦采選綜合開發利用生產基地項目。
9月28日,贛鋒鋰業宜春項目簽約儀式在宜春迎賓館舉行,標志著投資300億元的贛鋒鋰業新型鋰電池生產制造基地及產業鏈配套項目,正式落戶宜春。
宜春到底有何魅力?
宜春市位于江西省西北部,其四一四礦藏有鋰、鉭、鈮、銣、銫等多種貴重金屬,是世界上最大的鋰云母礦,開采量占世界70%以上。2008年,宜春提出了打造“亞洲鋰都”的目標。
近年來,宜春舉全市之力打造全球最大的碳酸鋰基地、國內重要的正極材料基地、國內最大的負極材料基地、國內最大的鋰電池基地、國內重要的鋰電池應用基地、全國知名鋰產品交易中心。
不過,永興材料、鞍重股份、康隆達在近期相繼公告稱,其在江西宜春的碳酸鋰生產線,宣告臨時停產。
從臨時停產原因來看,位于宜春上高縣的鞍重股份和康隆達皆因修路停產,而位于宜春宜豐縣的永興材料,則因配合環保調查臨時停產。
據悉,永興材料配合的環保調查,系高安市在日常監測中發現當地“母親河”錦江水源水質異常,目前原因正在排查。而永興材料在宜豐縣的子公司,與鞍重股份、康隆達在上高縣的碳酸鋰生產線,直線距離不到20公里,且三者皆緊鄰錦江且均位于錦江高安市流域上游。
欣旺達年內累計宣布
投資近千億元
上海證券報記者注意到,欣旺達有別于其他企業,從去年年底至今,先后擬在棗莊、珠海、什邡、義烏、宜昌、宜春等地投建動力電池項目,計劃投資金額累計近千億元。
9月21日,欣旺達控股子公司欣旺達汽車電池與義烏市政府簽署協議書,計劃出資約213億元投建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總產能約50GWh生產基地,主要從事鋰離子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等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產品涵蓋汽車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的電芯、模組、PACK及電池系統等。
欣旺達表示,義烏項目落地,有助于公司完善華東產業布局,加速開發其他潛在中高端車企客戶,推動動力電池業務規模持續穩定增長。
在業內人士看來,欣旺達近期投資的一系列項目,除了帶動產業鏈上下游發展,也會改變寧德時代在動力電池領域一家獨大的局面,符合車企對動力電池領域的預期。
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國內動力電池裝車量前十企業中,寧德時代、比亞迪穩坐冠亞軍,市占率合計70.28%。
目前,眾多車企實施電池供應商多元化戰略,給二三線電池廠帶來發展機遇。今年初至今,欣旺達汽車電池相繼收到沃爾沃、大眾汽車、上汽集團等車企的定點通知,將向其供應電池電芯產品。
基石資本合伙人楊勝君分析,2025年之后,動力電池行業的產能格局基本奠定,企業比拼規模效應的窗口期將關閉。業內人士分析,隨著當下動力電池企業布局的產能落地,行業將進一步洗牌提升集中度。部分行動遲緩的企業,將被迫轉型非汽車領域的低端電池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