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發現,11月底以來,已有深圳能源、粵電力A、粵水電等上市公司宣布投資建設光儲一體化項目,投資總額近290億元。
業內人士表示,光儲一體化發展將成為趨勢。近期光伏上游硅料和鋰電池上游碳酸鋰價格出現拐點,為光儲一體化市場帶來新轉機。降低原材料成本,提高電池循環壽命,有助于提升光儲一體化項目經濟性。
上市公司扎堆布局
粵水電12月7日晚公告稱,為拓展清潔能源發電業務,擴大清潔能源發電業務規模,公司擬在新疆喀什巴楚縣境內投資建設粵水電巴楚縣200萬千瓦光儲一體化項目。該項目光伏電站建設規模為2000MW,配套建設儲能規模500MW/2000MWh,總投資123.03億元。根據公告,該項目場址太陽能資源豐富,適合開發太陽能資源。另外,深圳能源、粵電力A均鎖定風光資源豐富的西北地區。
11月28日,深圳能源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在新疆喀什地區疏勒縣境內投資建設200萬千瓦光儲一體化項目一期工程(50萬千瓦),配套125MW/500MWh電化學儲能設施,項目總投資達33.53億元。
粵電力A于11月30日公告稱,全資子公司粵電莎車綜合能源有限公司擬投資建設廣東能源莎車縣200萬千瓦光儲一體化項目(光伏規模為交流側2000MW,儲能規模500MW/2000MWh),總投資額為129.17億元。根據公告,該項目場址位于新疆喀什地區莎車縣西南側亞喀艾日克鄉光伏產業基地內,場區太陽能資源豐富,預計年平均利用小時數為1479.71小時。
天合儲能戰略市場與產品管理總監李秉文在第七屆中國儲能西部論壇上表示,截至2021年底,我國西北地區已投運的儲能類電源共101萬千瓦,其中電化學儲能裝機規模54萬千瓦。
提升項目經濟性
近日,光伏上游硅料和鋰電池上游碳酸鋰的價格均出現松動。據PV InfoLink統計,多晶硅致密料12月7日成交均價降至288元/千克,連續三周下跌。上海鋼聯數據顯示,電池級碳酸鋰均價從11月24日起進入下跌通道,從58.75萬元/噸下跌至12月7日的56.65萬元/噸。
“今年前三季度,硅料和碳酸鋰價格均高漲,光儲一體化項目的成本壓力加大,經濟性進一步降低,近期出現的價格拐點為光儲一體化市場帶來新轉機。”上海有色網新能源分析師梅王沁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配置儲能已成為光伏電站并網的必要條件。梅王沁表示,目前,光伏電站面臨消納能力不足等問題,存在“棄光”現象,配儲可以提高消納能力,并解決光伏發電不穩定性等問題,減少“棄光”率。提升光儲一體化項目經濟性,須持續降低原材料成本,包括開拓更多鋰礦資源、尋求其他電池如鈉電池等替代品。同時,提高儲能電池的循環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