慘淡悲歌是今年景氣的最佳形容詞,但經濟情況還可能更糟糕嗎?美聯儲于今年強烈加息的緊湊步伐,可能會使美國經濟在2023年深陷衰退,至于歐洲經濟可能會因天然氣價格的持續盤旋上升亦難逃厄運,CPT Markets市場專業團隊預測全球總產值可能將損失約5兆美元。到底為什么展望如此的低迷不堪,其中緣由不外乎是全球經濟犯了嚴重的錯誤。
但在此波經濟循環中,是否仍會出現一些意外的驚喜來緩解景氣壓力呢?舉例來說,像是美聯儲締造了軟著陸佳績且同時勞動力市場仍屬強勁;又或是歐洲出現了暖冬,避免其經濟遭受衰退打擊。
盡管最近出現了不少樂觀訊號,像是美國10月通脹升勢走緩,但經過了這幾年的疫情、地緣政治沖突與資源匱乏后,未來經濟展望恐怕難以樂觀。CPT Markets市場專業團隊歸納出明年全球可能遭受的經濟風險,如下:
「利率急升帶來不可抹滅的經濟傷害」
今年來,美聯儲大幅度的加息不僅嚴重傷害了美國經濟并更加打擊了全世界,特此一提,利率的提升打擊了像是汽車、房地產這些對利率較為高敏感的產業, 2023年下半年度美國經濟有極大的機率會陷入衰退,且將會有200萬勞工失去工作。
通脹問題各國政府均頭痛不已,而同樣的棘手問題絕大部分的各國央行均采用相同的藥方,不過日本卻違逆大勢仍堅持負利率政策,致使付出重大代價而使日元重貶。
「債務風險各國逃脫不了」
你必須了解一件事,只要經濟成長率高于債務成本,那么政府債務鐵定不是什么大問題。以今年來說,G7負債總額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率已達至128%,遠遠超過了2007年金融海嘯前的81%。然而,現如今經濟成長遲緩、利率生生不息,各國政府整個如意算盤需要重打,而且除非大肆樽節,否則其財政將難以為繼。
以英國公債市場來說,雖然于崩潰邊緣得救,但要想同時縮小財政缺口并且保住投資人的信任,仍有一長段艱辛的痛苦過程在等著。至于美國現今的經濟健康程度較不至于如此凄慘,不過舉債上限陰霾仍是投資人持續關注的。
而在日本,日銀總裁黑田東彥將于明年4月份卸任,這代表著低利率策略將走至盡頭,繼任者將面臨痛苦的抉擇,倘若真持續維持現行政策,日元將會進一步崩跌;但若轉而加息,身為負債比率最高的已開發國家其經濟與金融勢必陷入嚴重動蕩。
在一些新興經濟體,像是黎巴嫩、贊比亞與斯里蘭卡接相繼發生政府倒債,所幸截至目前為止情況已獲得大部分控制。CPT Markets首席分析師表示,立即性的倒債風險傾向集中于一些較小的經濟體,而較大型的開發中國家將可能免于債務危機。
另外,各國的強力緊縮政策導致房市萎縮,像是加拿大及新西蘭等房市泡沫的國家肯定首當其沖,而美國房市卻也好不到哪里去,據統計,全美平均房價必須下跌15%,其房貸還款金額才能與家庭所得相互匹配。